Search

上個月為了整理工作環境,把家裡大掃除一番,丟了好多東西,更多是從爸媽搬到這個家就開始購買囤積的物品。...

  • Share this:

上個月為了整理工作環境,把家裡大掃除一番,丟了好多東西,更多是從爸媽搬到這個家就開始購買囤積的物品。

大學時常常因為商品的外型而衝動消費,買了自己其實不需要的東西,因為單價不高,包色是常有的事;出社會以後因為有薪水入帳,花錢更是不手軟,消費高單價商品帶來的療癒感正好減輕職場造成的壓力。
其實我自認並不是一個購物狂,我的消費習慣應該和這個年齡階段的女生差不了多少。也就代表這其實是一個現代社會普遍的問題,看到別人推薦和廣告商洗腦,就覺得要擁有這個物品,人生才能完整,但真的買來以後,也只是堆在家中佔空間積灰塵。

自從開始大掃除,我才漸漸意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。不只丟了自己的、也丟了家中長輩長期以來囤積的垃圾,多少都是因為一時的熱情衝動而購買的商品,但回想起這二十年來的使用次數,卻寥寥可數。商品從製造、運送、購買、丟棄,最後成為可能無法分解的垃圾,不知道造成多少環境負擔。上次為了丟一瓶過期髮油,查了行政規定,才知道化妝品回收也是一項大問題,不僅粉狀物要刮掉丟垃圾桶,承載眼影的鐵片和塑膠盒也要拆解開回收。油狀產品就更麻煩了,不能直接倒到排水孔,必須以紙類吸附作為一般垃圾處理。連要丟個CD片,都最好蒐集一整疊再拿去便利商店回收......🤢
.
經過這次的勞力活之後,我就不太喜歡買東西了。消費之前都要考慮再三,等到衝動過了,就會覺得「雖然沒有這個東西,我好像也可以活得很好」。
😆
《提供我近幾年的簡化生活習慣》
一季最多只買一件衣服,買的同時也會汰舊一件
保養品只擦一種,夏天是精華液、冬天用乳液
捨棄洗面乳/沐浴乳,只用手工皂做全身清潔
捨棄隔離霜/防曬/妝前,上妝只塗乳液和粉底
想看書先去圖書館找,圖書館沒有就買電子書,實體書是最後的選項
旅行時我甚至連卸妝油都不帶,只用保養用的Niveau藍罐乳霜卸妝

很多習慣都是旅行留下來的,旅行可以很好的帶你分辨什麼是必要的、什麼是多餘的,經過多次刪減後,我發現只要40公升登山包,就足以維持我超過半個月的長期旅行所需,既然如此,為什麼回到生活裡,就要使用那麼多琳瑯滿目的工具呢?

我其實很想把洗髮精也換掉......不知道有沒有人實施Shampoo free成功,如果你有什麼精簡生活的小習慣,也快跟我分享你的心得👇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從高中到研究所一路都是理工宅,2017旅居德國時重新提起畫筆,2020成為全?
View all posts